名字定下之后, 长公主便立即着手改族谱,换身份的事宜。
公主府上下为了新主子奔忙,长安本人却并未被影响, 依旧是该做什么便做什么。长安越是豁达越是不争,长公主便越觉得亏欠了她,尽可能地各方面补偿亲孙女。一面吩咐府上的管事准备认亲事宜, 一面马不停蹄地进宫觐见明德帝。
常年不在京,在京也不露面的姑母来求见,明德帝哪有不见的道理
且不说长公主与明德帝如何细说姜家抱错了孩子,又如何理自气壮地要求明德帝改封郡主这事儿有多离谱,且明德帝居然也应允了。就说真既然要换人, 姜怡宁的郡主诏书是务必要收回的。而长安的新郡主封号,也必然是要重定的。
重定自然要重定, 否则这沅萝郡主叫出口,旁人还以为长安是怡宁。长公主在这些细处上十分注意,万事都以长安的立场为准。至于长安的封号如何, 自然由明德帝亲拟。
长公主这边忙得脚不点地, 长安只管照顾好不容易醒来的陆承礼。
陆承礼的高热退下去后,身子恢复得便快了许多。许是托了年轻的福,流了那么多血的, 陆承礼在榻上躺了四五日便已然能起身下榻。长安问过了太医, 太医只道, 若无头昏目眩脚浮的症状, 多走走于恢复也是有益处的。
既然太医都这般说, 长安自然谨遵医嘱,时常允了陆承礼下榻走动。
不知为何,长安近来总觉得,这次清醒过来的陆承礼好像更傻了。以往只是反应迟缓整日发呆,如今虽爱说话了,行为举止却变得十分粘人,且处处彰显了他的幼齿。是的,就是幼齿。那种俊雅君子的皮囊也无法遮掩的,一种骨子里幼嫩又迟钝的感觉。
长安起初只当是陆承礼遭逢大祸,生死关上走一遭,难免会黏糊些。
可半个月一过,日日被他黏糊着歪缠着,长安再迟钝也说服不了自己陆承礼性子没变。这根本就是从‘莫挨老子’的猫变成了‘舔到一无所有’的狗。物种都变了!!长安寻了个机会就询问张太医。
张太医给陆承礼把了脉,又看了伤,直言说陆承礼无事。
长安不放心,最后还是常松一句话说的,她才放下了心。常松说这次受伤虽遭了大罪,但陆承礼可算是恢复了往日的活泼。
长安:……搞半天,原来只是恢复了原状。
知道人没事儿,长安再去瞧黏唧唧老大一只的陆承礼。偶尔听他说些不着边儿的话,或者接过他不知从哪儿薅薅来的小花送她,只能说,感觉,咳咳,感觉还不赖。
长安如今与陆承礼是分开住的。
长公主打定主意不承认长安与陆承礼的婚事,让陆承礼成长安兄长的事儿便成了板上钉钉。府中上下在公主的默许下,早已改了口叫公子。如今不过是等个恰当的时日,将长安与陆承礼的名字,一并记入姜家族谱。
既然是兄长,陆承礼已过弱冠之年,自然不能住内院。于是乎,他连带常松小七一起被安置在了外院。长安则应了长公主的要求,与她同住景庭院。
好在景庭院离外院也近,长安日日去瞧陆承礼,也不耽搁什么。
如今陆承礼在公主府,身边除了翠娘看顾药膳,小七常松贴身伺候。还有孙嬷嬷拨过来的四个丫鬟、四个婆子以及四个小厮。都知这位是板上钉钉的姜家公子,下人们伺候陆承礼十分精心。如此之后,陆承礼身边便用不着长安色色去操心。
一直以来相依为命的两个人突然被这样隔开,长安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。不过三天一过就习惯了,毕竟偷懒这种事谁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习惯。
长公主怜长安没读书识字,舍了脸面替长安在国子监安排了个旁听的机会。
且不说姜怡宁听说长公主为长安做到这个地步,惊骇非常,差点没把最心爱的白玉棋子给捏碎。就说长安乍一听这安排,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:“我能去国子监!!”
惊了!若是她没记错的话,这是古代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吧
长公主这些日子为长安忙里忙外,人也不再如往日那般死气沉沉的模样,忙活得精神奕奕的:“你是我姜家唯一的子嗣。你想去哪儿,都使得的。”
不,不是,这不是她想去哪儿的问题,她不想进国子监当学渣啊!
长安觉得这故事走向未免猎奇,她只想安安心心地过小日子,并不像成为一个跟姜怡宁差不多水平的才女:“祖母,孙女自幼没进过学,既不识字也不通文章。孙女便是去了国子监,也是在图惹笑话。”
“笑话谁敢笑话!”长公主一怒,长安脖子都是一缩。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有可是,叫你去国子监,并非叫你去掺和男子的事儿。”大盛虽说民风开放,但也没开放到允了女子与男子一道进学。长公主端坐在窗边,捧着一盏热茶呷了一口,“不过是一个女子班,专门教导三品以上勋贵世家出身的嫡出贵女。”
长安没听说过这个,但约莫好像懂一点:“难道这是新娘教程”
“嗯”她嘀咕得太小声,长公主没听清。
长安索性闭嘴,不说这事儿。
“大家世族的正妻,不是那么好当的,长安。”
长公主都多少年没亲自教导过谁了,如今对长安讲起道理来,恨不得掰碎了说,“世家大族聘宗妇嫡妻,最是看中才学品性眼界,其中又以眼界为首要。一个家族的兴衰,与当家主母的眼界密切攸关。这女子班教导的,并非琴棋书画,诗词歌赋,更多的是时政异闻,数算官律。整个大盛就这一个班,统共招收不到二十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