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彻笑笑,“咱们进城的时候,我看到大多数百姓面色红润,精神极好,此地县令应当没什么大问题。不过,此地县令如果为官清廉,哪怕朝中无人,名声也能传到京城。”毕竟离京城不远,两百多里路而已。
“不好不坏的糊涂官”十三阿哥笑道,“这倒挺有意思。”
刘彻摇摇头,“不一定是糊涂。”
“中庸”十三阿哥道,“无论什么,儿子出去看看就清楚了。弘晟,去换雨鞋。”
弘晟皱了皱小眉头,“我不要去查案。”
“丁点大的孩子,你会查个什么。”十三道,“咱们从这里走到城门口就回来。”顿了顿,“沿路有卖好吃的,再给你买些好吃的好玩的。”
这个可以有。
小孩立刻去换利索的衣裳和鞋。
半个时辰后,叔侄二人回来,身上的衣裳全湿了。
康熙纳闷“他们没打伞”
“怎么淋成这样”刘彻开口问。
胤祥道,“毛毛雨看着不大,但风一吹就全吹到我们身上了,打伞都没用。”
“那快去换身干净的衣裳。”刘彻催促道。
衣服其实没湿透,然而潮漉漉的比湿透了还难受。胤祥把买来的东西递给刘彻,就拉着弘晟回房。
刘彻吩咐王以诚去给他俩煮碗姜汤,等他俩喝了姜汤才问,“打听到了没”
“如汗阿玛所料,不算糊涂,也不算是个好官。或者说他不适合当官。”胤祥道。
刘彻来了兴趣,康熙也忍不住在他身旁坐下。
“说说看。”刘彻道。
胤祥“不甚贪,但耳根子软,除了人命关天的大事,他不敢不遵从证据以外,其他事都听他夫人的。”
“惧内”刘彻道。
胤祥摇了摇头,“不是。拿不定主意吧。他夫人态度强硬点说就这样办,他就那样办了。”
“这么说来只能为副。”刘彻道。
胤祥点头,“听说年龄不大,进士出身,脑袋挺聪明,当知府的副手都行,就是不能当一县之主。”
“给太子去封信,等他三年期满,回京述职的时候把他调走。”刘彻想想又加一句,“此生都不能委以重任。”
胤祥拿出笔墨纸砚,让刘彻来写。
刘彻笑道“还担心太子不信你”
“二哥看到汗阿玛亲笔所写才会认真对待。”胤祥道。
刘彻摇头笑笑,接过毛笔。
又过两日,天放晴,他们抵达下一个县城,才把给太子的信寄出去。
太子收到他爹的信,发现信的始发地和信中提到的县城不是同一个地方,立刻命宫人把地图找出来。
标出两个县城,又把太原府标出来,算一下时间,太子大概猜到他爹到哪儿了。
此时后宫和太后已知皇帝不在宫中,因带走了十三阿哥和十五阿哥,倒也没人怀疑皇帝被太子关了起来。
皇帝安好,也没人敢闹。而文臣武将不见太子忧心,也不见大贝勒等人犯愁,便以为皇帝躲懒不想上朝。
太子给刘彻的信抵达太原府的第二天,刘彻一行就到太原府了。
刘彻看到送信的人是京中侍卫,很是疑惑,便问怎么是他亲自送过来。侍卫回太子让他来的。刘彻以为太子担心他,必须京城的人亲眼看到他安然无恙才放心。随后便问他是不是等很久了。侍卫说他昨天下午才到,刘彻很是吃惊。
刘彻面上不动声色,继续问来之前太子都跟他说了什么。
侍卫不知道这里面的事,就老老实实说,太子只说不用着急,一天两百里正好能碰到皇上。
刘彻顿时乐了,给太子回一封信,就让侍卫带回去。
康熙看着侍卫出去才说,“保成猜到了”
“你这个儿子聪明啊。”刘彻见十三阿哥和十五阿哥面露不解,大概是不明白他笑什么,手指沾些茶水,在桌子上画一下路线图,指给他们看,“太子就是根据这几个地点,猜到咱们的下个目的地是哪儿,何时能到太原府。”
十三不禁说“二哥真厉害”
“细心点你也可以。”刘彻道,“只怕你想不到。”
十三阿哥胤祥点头,“儿子真不会往这方面想。收到汗阿玛的信会奇怪,走了六七天,怎么才走两百多里路。”
“现在知道了”刘彻问。
胤祥“知道,以后也不会忘。”
“你俩知道吗”刘彻看两个孙儿。
弘晟似懂非懂,弘昱有一点想不明白,“二伯怎么算这么准如果我们又赶上阴天下雨,在上个县城住几天,那个侍卫岂不是要等好久”
“他和我们的路线一样,下雨天我们不能走,他也不能走。”刘彻道,“差个一天半天,中间隔五十里,这边下雨也瞒不过五十里外的人。”
弘昱“里面这么多名堂”
“出门在外的人,不论走到哪儿都会找人打听,前面有没有盗贼出没,有没有下雨,能不能直通庐州等等。”刘彻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