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流素是在选秀的时候,被指给四阿哥弘历当格格的。这个结果对于参加选秀的女子来说,是极好的,毕竟大家都说,四阿哥弘历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那个皇子。
高流素却觉得没意思,毕竟在她看来,妾的身份是低人一等的,哪怕是皇子的妾,以后还是得看嫡福晋的脸色。
更令她感到头疼的是,皇子除了嫡福晋之外,注定身边还少不了其他女人,她最怕女子间的勾心斗角了。
她年纪虽小,但身上却是一股子傲气,极不喜欢过那仰人鼻息的生活。可是,她的命运是不由她自己掌握的。
在弘历迎娶嫡福晋之前,她带着些贴己的东西,领着从小跟在身边的丫鬟知书,乘着一顶小轿从侧门进了弘历住处乾西二所。
进了乾西二所,她方才知道,除了和她一届选秀过来的女子之外,弘历原先就有几个格格。
大家明面上不说,但彼此之间都心里较着劲儿。知道弘历极大可能是未来的皇帝,如果谁能生下孩子,那孩子将来一旦继承帝位,就不用像现在这般低声下气了。
像高流素这样包衣身份的女子,无论品德、才华还是外貌多出众,都不可能成为皇子的正室,想要出人头地,就只能通过获宠生子。
高流素对这一切毫不在意,她甚至有些瞧不起这些为地位争宠的女子。她想,如果四阿哥弘历是个庸碌之辈,她宁可在这深宫之中日日与琴棋书画为伴,也好过奴颜婢膝地去讨好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。
当然,弘历作为雍正极看重的皇子,平庸之辈的可能性也不大。但她是顺从本心之人,她喜欢的人,她愿意掏心掏肺,她不喜欢的人,断不会有半点交流。
她自进来就有些不合群。当其他格格在讨论弘历未来的嫡福晋生了大病,可能婚期要推后时,她只是在自个儿的屋里研究诗词,感觉嫡福晋什么时候进门,是与她不相干的事儿。
弘历与她们这些刚进来的格格只有过简单的交流,知道她们各自的名字叫什么,便不怎么再来了,毕竟嫡福晋还没有进门,同别的格格太亲近是不太成体统的。弘历是个出众的皇子,不会犯这错误。
自见过四阿哥弘历之后,众人又开始讨论他的样貌。她觉得弘历长得也就那样吧,没有令她多心动。毕竟是满人典型的相貌,这种相貌若长好了,便显得十分清秀耐看,若长不好,便十分寡淡无味。当然,弘历属于前者,可她不喜欢有些秀气的男子。
最后,那位嫡福晋如期嫁给了弘历。在嫡福晋进门之前,她知道这位嫡福晋姓富察,镶黄旗出身,父亲虽不是太出众,但两位伯父却是朝中重臣。总之,出身堪配皇家。
嫡福晋进门那日,乾西二所到处皆是喜庆氛围。其他格格除了凑热闹之外,还好奇地想看这位嫡福晋的模样,高流素却又一人安静地在自己屋里度过了。
她有些伤感,想自己未出阁时,也曾幻想过自己身披嫁衣,头戴风冠出嫁时的样子,可成为弘历侍妾的那一刻,她便明白自己此生永远不可能穿嫁衣了。
即便不去偷看,与这位新嫡福晋总有相见那日。她还记得自己头一回见傅莹的时候,见她秀美的样子,很有亲和感。同她们这些格格们说话虽不多,但绝无半点嫡福晋的架子。
她对这个叫富察傅莹的女子生出一丝好感,但仅仅这点好感,不足以让她视她为知己。
她一直自恃才华甚高,平日在家她父亲就称赞她有“咏絮”之才,所以想让她视为知己者,必要才华出众。
她对这个嫡福晋并不报以希望,在她的印象中,满人女子通诗文的并不多,就算有通的,其水平与自己也相去甚远。
但与傅莹后来的交往中,傅莹在才华方面的能力,着实让她刮目相看。虽然两人不相上下,但从未落后于旁人的她,能碰到一个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,也是难得的。
想让她真正欣赏的人,身世是不重要的,毕竟那个只是投胎的运气,重要的还是自身的才华。就像木木的金蓉,因她画的画极好,她便对她青睐有加。
越与傅莹相处得久,傅莹身上的好她便发现得愈多,也愈加喜欢她。
最让她觉得傅莹难得的地方是,她身为一个嫡福晋,却从不以身份高自居,哪怕是对个末等的小宫女,她也会同她们说话打招呼,一言一行间透露着亲和。
出身好,模样佳,品行出众的嫡福晋,自然深得四阿哥弘历喜欢,二人感情极好,她和别的格格几乎都没有什么存在感。
当然,弘历对自己也并非完全无感,毕竟自己才华过人,陪着他吟诗作对也是极好的选择。
自己同四阿哥还有傅莹一起和诗、研究书画之时,是她觉得在这宫里最大的趣事。
她从来没在意过自己的身份,觉得有傅莹这样的挚友便是最大的幸运,但命运有时候会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。因为父亲治水有功,她被雍正皇帝下旨提拔为侧福晋。
当得知自己成为侧福晋之后,傅莹头一个过来给她道贺,似乎比她还高兴。
她当然也高兴,虽然她视傅莹为挚友,但傅莹嫡福晋的身份摆在那里,她就算再怎么自恃清高,也不能失了礼数。二人身份的差距,总让她有些拘束。
虽然侧福晋还是不能同嫡福晋相比,但毕竟自己和傅莹的差距也没之前那么大了,她在她面前也能坦然一些。
没想到傅莹不仅来为她道贺,还给她偷偷送来一套嫁衣。傅莹对她说,她是从格格提拔为侧福晋的,不能像指婚的侧福晋那样,行出嫁礼,这衣服是傅莹让家里人给她做的,也算是成全她一点心意。
她不知道傅莹是如何将这嫁衣带进来的,毕竟往宫里带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,或许这里面有弘历的助力,可弘历相助也不是因为自己,而是傅莹。